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南方都市报在424日受到一波强烈批评,事由是这家报纸23日推出一条音频爆料,内容是所谓“女生向刘强东索要钱财”。该报道说该节音频是匿名邮件的爆料,南都迅速转发。批评者认为这种做法违背新闻伦理,不是专业主义。骂了也就骂了。

 

这个报道没有记者署名,对材料来源、真实性不作推敲,完全照搬。这当然不符合一个机构媒体的基本做法。对此,方可成基于专业主义的批评,已经很充分了。但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个角度,仅仅从假新闻的立场,是无法完整、清晰理解这件事的,因为这是资讯操纵。

 

你从假新闻的成因,从机构媒体的专业主义去批评,看到的只能是整件事中很小的一部分。确实,南都所作所为让曾经效力过它的人羞愧,从新闻职业的历史以及残存的一点念想看,这是不可原谅的事情。但我们还应该看到更多,也应该提醒其他人看到更多。

 

以如此举动看,南都推送这个用意明显的视频,一定是绕过了正常的编辑流程——也就是说,无论是新闻采访部门还是音视频部门都无权处理它,想必是总编辑跨过采编流程去拍板。而从倾向性不难看出,将音频呈给总编的资讯掮客,少不了广告经营部门的人员。

 

在南都推出这个音频之前,微博账号“明州事记”已经甩出了第一个视频,涉及两位当事人在公寓门厅、电梯、过道内的举止。该视频随即被质疑,认为是断章取义的剪辑,这种质疑声浪需要再次被压制。于是,这段所谓“女生索取钱财”口径的视频再次抛给场内。

 

为什么不让@明州事记 继续喂料?可能是因为这个号已经受到怀疑,它设定时间不长,只发过两条微博内容,而且倾向十分显著。即使最笨的人也能想到,这个号是水军营销号,服务于特定目的。京东不会承认与此号有关,但相关律师与它的互动已能说明问题。

 

在继续引导舆论方向上,既然原有的号不被信任,那如果是一家正规的机构媒体呢,一定会提高爆料的可信度吧。至于南都怎么被选中,而且它最终承担起音频的最早出口,内情不详。但在效果上,爆料者的目的达到了。南都的机构媒体身份,极大地扩散了这个料。

 

所以在以南都名义抛出音频之后,与之相关的所有网络出口都被激活。报纸本身并不重要的,重要的与它相关联的互联网络。放料者可能比南都更清楚这一点,他们看重的并不是“南都报了”,而是看重这个出口“活了”,因为南都报了,网络输出成为可能。

 

从咨资讯操作的角度看,从南都这里取得突破,是操纵者的一个小小胜利。南都的网络合作出口,自觉承担起扩散传播的作用,二是南都拿社会声誉为这个爆料背书(尽管很短暂),就此制造出新一轮的海量传播。作为白名单上的可信来源,南都爆料成为舆论场上一个新节点。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在这一具体的资讯操纵中,南都是被利用的角色,完全被动,没有博弈权力。尽管用“匿名邮件”的名义来搪塞,但这是遮羞用的,背后的公关意志若隐若现。在这里,不是新闻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分野,而是资讯操纵大佬与下一级资讯木马的关系。

 

方可成讲述的那些道理,南都拍板者能不清楚吗?但最后还是做了,这里面的名堂就很叫人寻味,也许价码高到报社无法拒绝的地步,也许威胁同样高到了无法回避的程度,总之是服从、屈从资讯操纵,可以短暂度过某种险情。这就是一个选择问题,纳入整个资讯操纵。

 

自从女生在美国重启诉讼,王志安最先将起诉状翻译中文,接着是专业翻译者合作,落实女方起诉状的中文版本,象征着这场舆论战正式揭幕。迄今为止,京东公关没有公开说参与,没有直接露面、没有正面刚,整个舆论战呈现出明显的代理人之战。

 

在从前的一些公关交锋中,阿里公关和京东公关都会直接下场,不仅亲自下场而且发动一切资源,营销号、大v、机构媒体、自媒体。而这一次,似乎启用了不一样的打法,隐身幕后,操纵资源,利用代理人代替舆论战,不断抛出视频,互相伤害。

 

女方现在受到了更多同情,尤其是知识阶层,所以对南都的代理人身份,看得一清二楚。南都当然是被选定的代理人之一,但在听命行事后,受到业界同行尖锐批评后,南都作为机构媒体来争取代理人的优势可能不那么耀眼,代理人身份或许会被雪藏。

 

在受到专业伦理的炮轰后,南都还面临事实失误的谴责,它被资讯操纵的所有缺陷,都将转变为炮弹,攻击到报纸。同样是机构媒体,@北京时间报道女主声音,还原出南都抛售的音频,是警方问话、东之律师主动电联,然后被录音的前因后果。

 

这对南都而言,当然是一个实时展露、并仍在发酵的教训。它选择进入资讯操纵的大盘,因为无法置喙,在强势的操纵者面前丧失专业能力,只能做网军小弟,不仅在专业上被其他机构媒体硬怼,更要承受社会评价降低的代价。选边站,木得拣,也是进退失据。

 

南都的损失,对资讯操作者来说,应该属于无所谓。业界以专业主义不彰批评南都假新闻,与操纵资讯改变舆论风向的人,分属两个很不一样的层级,自然也是鸡同鸭讲,无法对话。这件事再次告诉一般人,资讯操纵是比假新闻更高、更厉害的信息污染。

 

前阵子美国独立检察官出具穆勒报告,结论是特朗普没有通俄。但无论是穆勒报告,还是脸书的一系列反应,以及被媒体揭露的活跃于国际间的资讯操纵大鳄,都集中显示出资讯操作在大选、种族歧视、国安恐袭等多方面深入介入,超级富豪的性丑闻是资讯操纵的生意之一。

 

台湾的《报导者》最新的一组报道,揭露了世界范围内资讯操纵的版图,其中有北马其顿韦莱斯的青年网军承接全球业务,甘当该产业的下游,闷声大发财了。“因为资讯不一定涉及真假,但那些意图操控、运用假账号及提高声量的做法,其实影响更剧烈……它伤害的是我们的认知”。

 

所以,我觉得对南都在这次风波中的角色担当,批评是可以,但重点不在于它的具体表现,而是认清根源。资讯操纵作为一种成熟的信息干涉,对人们认知的特定影响,以及对三观的有意识改建。透过媒体看到的一定是变形的世界,这是很早就有的预警,注意资讯操纵的进攻性与侵略性。

 

社交媒体是最容易进行资讯操作的地方,这已经被世界范围内许多包括选举在内的案例所证明,而且这种信息操纵仍将继续。德国、法国、新加坡等都出台了相关法案,法国直接言明是《反资讯操纵法》,新加坡叫《防治网路不实和操纵内容罪》,显示反资讯操纵已是趋势。

 

上海发生少年跳立交桥自杀一事后,魏武挥发文批评媒体的表现,说值得他尊重的媒体越来越少。一个原因在于,机构媒体在与自媒体竞夺流量时,对新闻报道与资讯操纵的界限认识不清,或者故意模糊边界意识,新闻业艳羡资讯操纵的生意,被深深吸引、扭捏卷入,观感当然很差。

 

这也是南都充任那个角色所揭示的大难题:资讯操纵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组建代理人网络,在新闻羸弱舆论僭越的今天,机构媒体成为操纵者俯视与挑拣的菜肴,行业中人身不由己,不做生意就要付出代价。强公关与弱媒体的力量对比,让坚固的东西极易瓦解,而受众似乎不在乎。

 

资讯操纵像是一股时代浪潮,被掌握资源的势力和富豪任意使用、按需使用。你做的是新闻还是生意、是服从原则还是接受号令、是放弃立场还是随时转变立场,每一天都在考验着人。眼球经济从未如此势利,眼光也从未像今天这样珍贵、稀缺,真是一个世纪难题。

 

《报导者》主事李雪莉在谈到那组报道的感想时,抒发了一位资深新闻人的感叹,因为北马其顿那位资讯操纵教父讲了这么一段话(讽刺吧):“你必须要对一切保持怀疑,对一切小心,你必须知道,真相永远不是非黑即白的,读各种新闻,然后由自己判断真正发生的事情事实是什么。”

 

2019/4/24

 

题图当代水墨,作者新浪微博:@秃头倔人

 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宋志标

宋志标

72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我是照相的。个人微信公号:旧闻评论,ID:jiuwenpinglun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