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  
  按照现有的信息拼凑,努尔特图尔特是浙江大学的一名哈萨克族学生,据说他有着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(浙大最新表态说会加以调查),他于今年4月被杭州西湖区人民法院宣判,强奸罪成立,判决有期徒刑一年半,缓刑一年半。
 
  按照7月21日浙大的对外声明,司法机关反馈给学校的是该生的具体犯罪情节包括“强奸中止”“自首”等。再多的详情就不甚了了。有机构媒体根据浙大对努尔特留校察看处分函透露的案件号去查,文书网上没有,说是涉及隐私,判决书没公开。
 
  这就是7月20-21日两天浙大卷入的舆论事件。一名少民学生犯强奸罪,缓刑判决后,浙大根据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给予了宽大处理,在留校察看与开除学籍的两个选项中,选择了前者。“浙大包庇强奸犯”等,成为舆论批评这所大学的代表观点。
 
  浙大开列的努尔特图尔特留校察看处分声明,饱受诟病之后,浙大对澎湃新闻说紧急开会,研究如何处理。21日下午,给出了处理的意见:维持原来的处分决定不变。浙大在猛烈的舆论攻击前,坚持了一种处分的技术立场,它赌的是舆论不敢以真实立场继续攻击。
 
  这个立场是什么立场?就是一种涉及到民族政策的立场,一种在公共话语中不被公开谈论的立场,一种免受充分评价的立场。即使浙大明知针对刑事犯罪学生的处分前后矛盾,标准按需供应,它知道,只要人们无法占据这个真实的立场高低,浙大仍可以虚与委蛇。
 
  我们看过短时间里密集涌现的批判,“应该挽救的是浙大,而不是强奸犯”,“浙大何以自证宽严相济”等等,将矛头指向浙大这个处分决定,认为它是浙大将自身名誉与一名强奸犯捆绑的明证。还有人记数,算上浙大,这是中国大学多少次堕落。
 
  在所有批判浙大的观点中,无论说得是否在理,能否为浙大官僚团队接受,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,那就是:没人再借此事批判所谓 的“大学精神”,更没有谁迂腐地念一句“大学之大……”的陈词滥调。对浙大不再从精神层面寄予希望,这是一次很高的觉悟。
 
  跟许多人批判浙大不一样,个人觉得浙大此次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,对微博上某些念兹在兹的人而言,恐怕还要感谢浙江大学。这所大学通过一桩事后张扬的强奸判决,通过贡献一名强奸犯的方式,将一类隐而不发的社会议题引入公共领域,令其受到广泛的审视。
 
  这个议题其实早就存在,但根据时代的传媒特点,总是分成明暗两种呈现的样态。它在白纸黑字的报刊、电视上,总是以别样的、不引人注意的形式存在,但无论在爱街谈巷议、茶余饭后,现在则是社交媒体上,它从未消失过,留意一下微博用户的多样性就知道。
 
  所以这是浙大的贡献,它将这个海平面、波涛之下的议题顶托出来,浮现并送到舆论场的中心。在此之前,无论是非洲裔学生在中国大学的待遇问题,还是美国“黑命贵”议题中,即使那些希望公众能公开讨论那个议题的人,都没未能在传播上如愿遂意。
 
  如果不是浙大的处分决定被定向公布,努尔特犯下的强奸案就像在司法程序中那样,会继续消失。它出人意料地浙大这个环节被捅出来,真是出人意料。浙大一定都是按照惯例来处理犯罪学生,它对努尔特身份的脱敏,与公众对它的敏感,碰撞在一起。
 
  对努尔特本人来说,他受到的优待也许让他丧失了基本的形势判断力。但这怨不得的他,因为他从大学到司法流程,都受到了一种默契的厚待。尽管这种厚遇让他那个民族及少民中的正派人士都感到难堪,可浙大似乎感到有责任不让这一厚遇在它这中断。
 
  浙大紧紧急对策会之后的维持原决定的声明,文字含糊,逻辑混乱,它的潦草敷衍背后想必有某种界限在。因为在发表这个声明时,人们不仅完成了浙大处分决定与其他高校的比较,还很聪明地在浙大自身的处分参照系上,找到了足够揭示浙大顾头不顾腚的历史证据。
 
  同样是浙大学生,同样被刑事处罚,2015年有吕姓学生被开除学籍处分。这位吕同学因为多次盗窃财物共计37466元,同样是被西湖区人民大院宣判,同样处以有期徒刑(1年),同样缓刑一年半。盗窃与强奸哪个更恶劣,不言自明,但处分天差地别。
 
  以处分标准看人下菜、因身份而异,来批判浙大的本次表现,是再明显不过的批评进路。但较之上述人人皆知、人人不能言的那类立场,浙大所引的学生处分办法只是表面文章——浙大也许后悔的是校规白纸黑字,无法对所有特殊个案完美遮瑕。
 
  这下就很清楚了,人们所争论的、浙大所保卫的,表面上看是处分标准的一致性问题(不仅是浙大自身的不一致,也包括大学之间的悬殊差别),实际上呢,较劲的是一种存在了几十年的可谓古老的公共政策。它不会显山露水,但就在身份政治的旁边。
 
  所以浙大这名被事后张扬的强奸犯以一己之力,制造了整个舆论氛围展现出微妙的状态。抨击浙大的人,假装没看到那种政策内容,假装不是要讨论那个政策立场,而是谴责浙大处分标准不能一碗水端平。在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批判角度中,将浙大扔到火上。
 
  而浙大呢,对真问题同样假装无视,装作在处分决定上没有特殊因素。校方在拟定留校察看的处分依据时,给出的是“贫困生”这个中心理由;在最新的维持公关声明中,又拿法院“强奸中止、自首”来打掩护,像是要人感激强奸犯一样,可见硬顶上的浙大窘迫到何种地步。
 
  得益于浙大的一力奉献,我们看到了公共辩论上的一次奇观:正方与反方以相似的世故守着一个隐秘的立场,而后在这一立场驱动下,使用了春秋笔法来争论一个身份政治的重大问题。舆论引实向虚,浙大执白守黑,两下完全靠凌空虚蹈完成了过招。
 
  浙大面对如此毁损名誉的意外事件,从紧急对策会放出的声明看,是准备哑忍社会劣评了。是什么让浙大忍辱负重,外人不得而知。但人们看的清楚,浙大放弃了实事求是的立场,也不顾自家处分案例的明朝暗讽,走上了“对人不对事”的自轻道路。
 
  堂堂一所大学,在那个问题、那类立场上先是自吞苦果,遇到舆论的扩张,继而强撑,咽下各方论证确实是更大的苦果。浙大引述的托词,从扶贫之需再到司法认定,已经捉襟见肘到可怜可悲的地步。浙大当家人祈祷的,兴许不是舆论消散,而是小祖宗不要再在朋友圈显摆。
 
  无论浙大表现多么糟糕,它在社交媒体上完成了一次历史贡献,可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。浙大靠模糊政策的惯性,借助努尔特事件,于身份政治的中国语境中开辟了一次争论事件。没有答案,可也与仇恨无关。各方表现,各种情绪,甚至各种托词,都有值得记录的价值。
 
  题图当代水墨,作者:@秃头倔人(李晓强)
 
 
 
 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宋志标

宋志标

72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我是照相的。个人微信公号:旧闻评论,ID:jiuwenpinglun。

文章